🇯🇵 好多大新聞的日本新聞精選(2023年第6期)
本週「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新增文章如下:
本週新聞精選:
・日本新制可讓年資累積10年短期研究員無痛轉成終身職
・《週刊現代》獨家:有企業透過廣設保育園領補助+壓榨保育士來斂財
・鹿兒島縣花了8億日圓開發的「核能防災APP」上路一年只有3000人下載
・核廢料最終處份基本方針8年來首次修正
・為什麼餐飲業者接連遇到沒公德心的行為?
📌 朝日新聞:研究者の無期雇用への転換、半数以下 残りは「雇い止め」のおそれ
《改正労働契約法》在今年春季上路後,如果是和大專院校簽定定期勞動契約並已經工作滿 10 年的研究者,可轉換為終身職。不過有不少學校並沒有明確告訴符合資格的研究人員,相關的申請方式或是是否符合資格,可能會讓不少符合新制資格的研究人員錯失機會。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週二(2/7)公布的調查發現,在今年 3 月底前契約期滿並符合新制的研究者有 1 萬 2,137 人,但只有 69 人(0.6%)已順利轉為終身職,考慮 4 月後才簽終身職有 401 人(3.3%),有 5,425 人(44.7%)預估在春季後能順利取得終身職。剩下來過半數的人,很可能得照現行制度轉換職場或跑道。
近年日本大專院校因為財源不足,再加上政府提供的補助金多半是有時間長短限制的短期經費,所以大專院校比起終身聘雇制度,比較傾向有期限的短期聘僱研究員。根據文部科學省的統計,2007 年國立大學未滿 40 歲的研究員只有 38.7% 是簽署短期合約,但 2021 年度已經有過半數的 68.2% 是短期雇用。
年輕研究員找不到終身研究職,就得要一直尋找、轉換職場,這不只會讓大專院校留不住人才,年輕的研究員也可能在屢次求職失敗的狀況下離開學術圈。被認為是日本近年學術研究成果不如以往的原因之一。
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讓大專院校有充足的研究經費可以留住人才。現在也有不少研究機構或是大專院校因為聘僱問題而起的訴訟。
📌 週刊現代:役員は報酬数千万円、保育士は300万円台…独自調査で見えた、保育運営会社「本部経費13億円」の実態
獨立記者小林美希在去年底出版新書《年收443萬日圓》(年収443万円)。她在採訪過程發現,有些幼保機構除了實際照顧嬰幼兒的幼兒園之外,背後還有一個集團式經營的營運總部,而且這些公司總部都在豪華地段,質疑私人幼保機構從家長手上收到的保育費,有多少是真的進了在第一線照顧嬰幼兒的保育士口袋裡?又有多少是進到這些坐在豪華地段辦公室的職員口袋中?
本週她刊登在《週刊現代》的獨家報導中,找到一家在東京都內開了 86 間保育園的公司「さくらさくみらい」(以下換成假借字「桜咲く未来」比較方便中文閱讀)。「桜咲く未来」總公司的營運費用光是 2021 一整年度就高達 13 億 8,823 萬日圓,前一年的 2020 年度總公司的營運費用也要 10 億 5,974 萬日圓。
小林美希調查後發現,「桜咲く未来」總公司的營運費用是來自旗下保育園「多的經費」,而這些「多的經費」,正是日本中央按照嬰幼兒人數、年齡、所在地段提供給各地保育園的費用。以東京都為例,東京都內的認可保育園,嬰幼兒人數在 70 人左右每年約可獲得 1 億日元補助,招收 120 名嬰幼兒的保育園每年可獲得約 2 億日元的補助。
「桜咲く未来」旗下的保育園,會將每年用剩下的經費回捐到總部。根據小林美希的調查,「桜咲く未来」旗下的保育園在 2021 年度總計回捐了約 10 億日圓給總部,當中更有一家保育園就回捐了 3000 萬日圓。「桜咲く未来」旗下的保育園幾乎都開在東京都 23 區內,也就是可以收到中央最多補助費的地段,質疑「桜咲く未来」是靠著在東京都內短時間內廣設幼兒園來斂財,而且「桜咲く未来」應該不是特例——去年就有其他兼開保育園的集團(グローバルキッズCOMPANY、コスモズ),利用同樣手段或是虛報保育士人數來斂財。
📌 南日本新聞:8億円かけて開発した避難支援システムなのに…アプリのダウンロード3000人止まり 川内原発から半径30キロ圏の1.5%弱
鹿兒島縣自 2022 年 4 月推出了「核能防災 APP」(原子力防災アプリ),只要下載了這款 APP 並填寫完個人資料,萬一鹿兒島縣薩摩川内市的川內核電廠(川内原発)發生重大事故,使用這款 APP 就能夠確認親友的避難狀況、最近的輻射計當下測得的數值,避難時出示這款 APP 上的 QRcode 就能輕鬆完成繁瑣的行政登錄作業。
對於行政部門來說,萬一發生像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會有大批民眾需要避難的情況時,有了這款 APP 就能加快行政部門的作業流程,行政部門也可以透過這個系統告訴民眾災害資訊,或服用碘劑的時間點等。
然而,這款耗費政府 8 億 500 萬日圓、堪稱是日本全國第一款的核能防災 APP,上路至今將近 1 年,下載人次只有 3000 人左右。對比住在川內核電廠半徑 30 公里的人口數有 20 萬 2,000 人,下載率只有不到 1.5%。
不只鹿兒島縣,宮城縣現在也考慮要推出類似的核能防災 APP。
宮城縣的版本稱為「核能災害版避難支援 APP」(原子力災害版避難支援アプリ),目前還在研發階段。民眾只要事前下載該款 APP,並讀取 My Number IC 晶片卡,只要事先註冊完個人資料的話,萬一發生核電廠事故時,手機畫面就會自動顯示被分配到的指定避難地點為何,抵達指定避難地點後只要掃描現場的 QRcode,就能完成行政作業。
宮城縣在去年 9 月 22 日的 實驗證實,透過傳統人工作業的方式,避難所 10 分鐘只能協助 30 名避難民眾完成登記,但如果使用這套 APP 系統,就能在 2 分 12 秒內協助 100 名完成避難登記作業,製作出避難者清單。
不過目前宮城縣的系統還沒有正式開放,這星期三(2/8)公布的預算案 還有把引進這款 APP 的費用列進去。
📌 朝日新聞:「核のごみ」最終処分場、政府が当初案修正 原発立地自治体が反発
本日(2/10)日本內閣的高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分關係閣僚會議(最終処分関係閣僚会議)整理了核廢料最終處份基本方針的修正方向,將改由將由日本中央政府主導最終儲存場的選定,提供有意設置最終儲存場的地方政府、地方公民團體一個可以對話的空間。不過這份基本方針來需要經過意見公募(public comment)之後才會通過,通過的話將是 8 年來首次修正。
目前日本境內只有北海道寿都町與神恵内村有意作為核廢料的最終儲存場,但還在第一階段的文獻調查階段,順利的話今後還有為期 4 年的地質概要調查第二階段與為期 14 年的精密調查第三階段。但寿都町要從第一階段進到第二階段前,需要經過居民投票同意通過才行。神恵内村雖然不需要經過這一步,但目前在寿都町和神恵内村之上的北海道知事鈴木直道反對進到下一階段。這也是日本政府很急著找到其他候補地點的原因之一。
📌 弁護士ドットコム:なぜいま飲食店の迷惑行為が続々と発生するのか 飲食専門弁護士が考察
過去這一週,不管是在公開的網路社群,或是我私人的時間,我都重複解釋了好幾次壽司郎的事件(解釋到有點心累,還被陌生網友罵說是在護航小鬼頭?)。
正如同上週的電子報所說,壽司郎遇到的狀況並不是「特例」,而是已經重複好幾次的網路生態問題。很可惜台灣的新聞主要都只停留在「壽司郎」身上,如果是沒有使用日文關注日本新聞或社群動態的朋友,就很可能落入「事情都是發生在迴轉壽司店」的想像裡。
所以這週的週報選了《弁護士ドットコム》這篇文,如果有和我一樣困擾的朋友,可以直接把這篇文貼給對方看,告訴對方「現在進行式」的事件不全然和迴轉壽司有關,而是網路社群生態的問題。
我也在此再講一次(希望是最後一次),這一連串事件有以下特徵:
- 年輕人在限時動態上發布「沒公德心」的影片,被追蹤者截下來。等到時機成熟後被轉發到別的社群平台上(特別是推特),或是有大批追蹤者的匿名帳號轉發或將檔案下載下來後重發,帶動輿論風向(有些在社群媒體上藉機罵 TikTok,說這些都是 TikTok 這種直立式短影音帶起的歪風,這我不同意。因為這和 TikTok 沒有直接關聯,這幾年被翻出來的影片不完全是 TikTok。限時動態的始祖一般認為是 Snapchat 也不是 TikTok,TikTok 帶來的效應是 TikTok 的演算法而不是「直立式短影音」的部分)
- 網路風向炒起來後,就會有更多網友去網路上翻出更多類似事件,繼續炒作一波
- 事件「炎上」之後,受害企業就會透過媒體嚴正表示會透過法律途徑追究當事人的責任,並宣布未來會如何防範類似事件發生
這次的「受害企業」除了迴轉壽司店之外,烏龍麵店、吉野家、卡拉 OK 都在其中。過去的「打工族的恐攻」還包括 7-11 等便利超商。這幾個例子性質比較特別的,應該是在卡拉 OK連鎖店「カラオケまねきねこ」「玩火」,因為這不是使用店內既有的食材或物品,但都是透過做出不合社會規範的行為,達到網路聲浪的效果。
說老實話,有人在公共場合做出一些沒公德心的事情,這種事情是不是早在網路出現以前就有?我想一定是的,而且不一定是小屁孩,各個年齡層都有沒公德心的人,只是過去這些行為能不能被外界發現而已。網路時代最大的變化,就是內容一旦上傳到網路上,就很有可能擴散出去,無法回收。
《共同通信》今天的 報導透露,岐阜縣警考慮要將最初拍攝壽司郎影片的攝影者、最初將影片擴散到社群媒體上的友人通通函送檢方(書類送検)。之前沒有特別留意相關新聞的發展,不過如果這個案子真的是(1)拍攝者、(2)影片中的被攝者,還有(3)將影片擴散出去的人通通都會被起訴,甚至會被判刑的話,應該會很有警示作用在。
關於書類送檢一詞,可以參考舊文《山口敬之告伊藤詩織誣告+名譽毀損罪獲不起訴,日本新聞用語「書類送檢」是什麼?》的解說
Member discussion